说到大神级别的建筑表现图,很多业内同行们的第一反应是作为业界标杆的MIR -- 一群表情冷酷的穿白褂的人。只要你愿意,MIR出品的所有的表现图几乎都可以贴到这个问题底下。
譬如他们不久前为挪威小镇Andenes的游客中心(鲸鱼尾巴)出的渲染,就在朋友圈小小地火了一把。风头一度盖过了很多人原本就并不熟悉的丹麦建筑事务所 Dorte Mandrup A/S -- 这个游客中心的设计方。这家工作室很小,地址也在地图上基本看不到的地方,但是在效果图行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常混全球各大建筑视觉表现论坛的小伙伴肯定对他们的团队不陌生,他们是MIR。
细数“MIR风”作品,灰色的出镜率非常高,这主要是因为挪威人喜欢把自己当做自然的一部分,位于挪威的MIR,更是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工作室成员更是习惯于用环境诠释建筑风韵。
他们的作品,很有意境,像电影CG,把大自然的元素运营到极致,他们注重概念性、光线、技术的应用。还经常雾气等其他气候效果效果表现设计场景,而不仅仅是蓝天白云+繁华的商业面貌,才会更加有意境。其实你可以发现可能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并不仅仅考虑空间氛围,有的时候往往是画面中最不能引人注意的一点是主旨,可能是景物,也可能是人物。
La Lune下面是一组偏室内的作品,可以感受一下MIR对细节的把控,光线的刻画,材质的选择,甚至是人与建筑与空间的关系,这些不仅仅是图,也是我们在寻求设计出发点时应该需要考虑到最后所能呈现的效果。Shenzhen Maritime Museum IIAnthony Timberland Center不同于网上流行的“宜家风”、“赤贫风”。“MIR风”拥有鲜明特点的同时,又不会陷入固有思路中,丰富的美感在各个作品中跳跃,无形中产生联系、搭建起专属于MIR的可视化魔盒。1:插画风,出图也比较快,导线稿,填色,填充肌理即可2:小清新的插画风,淘宝可以买点人物,或者树什么的,放进去衬托效果7:半真半假之间,渲染完后PS,相对更好控制,出图快,不要求渲染的特别好
不过建议大家目前做作品集还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设计上为好,否则还是要警惕本末倒置,否则猛一看上去,复杂,繁琐的图,可能仔细一分析不过是简单的堆砌,那么于设计长远的发展并无好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