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7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那么立体主义该如何制作呢?下面就带大家看几个小例子,来了解一下立体主义吧。
立体主义观察与表达事物的方式可以参考几个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原则:
接近或邻近原则(proximity) 接近或邻近的物体会被认为是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similarity) 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
封闭的原则(closure) 有时也称闭合原则。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
连续性原则(continuity)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人们总是将世界知觉为一相当恒定以及不变的场所,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东西,落在视网膜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不会认为是这个东西变形了。
立体主义绘画
立体主义绘画的几个主要特征:
正面视点的平行透视与多重网格的组合关系。不同的网格暗示着不同的不同的参考体系,而针对不同参考体系的同一幅画面的图案则有了不同的观察方式,从下图中就能窥知一二。
斜线和曲线的组织暗示了空间在对角线上的纵深,一系列水平线和竖直线的存在又表明绘画者对平行透视的暧昧态度。
多个图形互相渗透,但视觉上彼此形成整体
合成式立体主义
超越传统的作画媒介,随便什么材质都可以作为画作的一部分(诸如报纸、水果、花瓣、布料)等等,这一阶段的产物也就是拼贴画。
拼贴画,最早的定义是使用各种材料拼贴而成的装饰艺术。而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1911年由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所创造,1919年由包豪斯的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教授所提倡,而后不断发展推演。
乔治·布拉克与毕加索是好朋友,他在1914年与毕加索共同发起立体主义绘画运动,创作手法最早将字母糅合进绘画,将颜料与沙子混合作画和使用拼贴画法。
打破了艺术家的传统创作风格。各种不同的元素进行整合重组,将一个个看似不相干的元素、不同材质的事物放在同一个画面上来体现一个主题,这一艺术创作方法受到大众和设计界推崇。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留学作品集中,由于其操作手法简单,预算成本低,又受到国外顶级院校考官喜爱,因此被广泛运用。
立体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同时在同一层面呈现多个物体,空间解读的多样性就发生了。
对对象的多角度解析化、个人情感的淡化、几何分解化,从“碎片化”的素材中挑选出与个人设计主题最契合的部分元素,对元素进行糅合、重组、叠加,从而使其在视觉上具有叙事性,利用好立体主义能帮助同学们有效提升作品集创作速度与水平。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海岸城商圈(后海地铁站D1)
天利中央商务广场C座11层1107室
● 邮箱联系:edu@uubat.com
● 电话联系:0755-86543071